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备抗病原体或者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1],是抗菌药物的一种。自1941年第一只抗生素—青霉素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获得了飞速进步,使得人类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大大提升。但,伴随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滥用问题日渐显现,药品不好的反应、耐药菌的产生、院内二重感染、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等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2012-02-13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2],自2012-08-01起实行。
1抗生素滥用的近况
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为无适应症预防用药,无适应症治疗用药,抗生素品种、剂量选择错误,给药次数、渠道及疗程不合理等[3]。
1。
1医疗机构抗生素滥用状况。
1。
1。
1基本状况。
据统计,国内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的10倍,国内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紧急的国家之一[4]。现在,抗生素类成本处于各类药品成本的第一,如南京某三甲医院抗生素人均药品成本2009年为1051。
57元,2011年则达到3389。02元,抗生素在临床用的频率愈加高。在抗生素类药品中,头孢菌素几乎占了一半,其中又以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小、价格相对昂贵但对大多数细菌感染疗效并不如1、第二类菌素好的第三类头孢菌素最多[5]。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用率高达74%,大大超越美、英等发达国家22%~25%的用法率[6]。其中,医院妇产科抗生素滥用问题尤为紧急,青霉素耐药性几乎达到100%。据成都三级甲等医院在子宫手术及剖宫产手术中抗生素应用的调查显示,用单一剂量抗生素仅占调查总数的1。
3%和5。
4%;而仅用1种药物的仅占2。
3%和28。
7%。大部分医院给予2~3种抗生素,最多达到8种。在用药时间上,大部分病人术后3天仍在用抗生素(分别为95。
57%和85。
5%)[7]。除此之外,在国内住院病人中,抗生素的用法率高达70%以上,其中约80%以上是滥用,外科病人抗生素用比率更是高达97%[8]。
1。
1。
2儿童抗生素的滥用状况。
儿童处于成长发育期,各种脏器尚未发育完全,在抗生素的用法过程中具备比成人更大的风险性,发生药品不好的反应的可能性更大。据统计,国内2004~2009年5年多来,儿童抗生素的平均用率达到84。
5%,明显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的抗菌药物用率应控制在50%以下的需要,与国内住院病人抗生素药物用的中位数79%[9],儿童成为国内抗生素滥用最主要的受害人群。
1。
1。
3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区域抗生素滥用状况。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内拓展了数次专项整治活动,使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抗生素的用法率明显减少。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区域,因为监管工作不到位、医疗水平不高及民众安全用药常识匮乏等原因,使其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1。
2病人自我治疗过程中抗生素滥用问题。
国内现在实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试行)》[10]、《处方管理方法》[11]等,规定用和购买抗菌药物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无处方则不能供应抗菌药物。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未获得处方的病人依旧可以在一些零售药房中自由购买抗生素。病人在自我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的错误用现象较为常见。
2012-09-0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发布的《2012公众安全用药近况调查报告》显示[12],抗生素仍然是国内很多家庭的常备药,近4成的居民表示家里常备抗生素类药品,23。
9%的居民感冒后最佳选择用抗生素,而其中仅40。
1%的居民会在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1。
3畜牧业和养殖业抗生素用的继发伤害问题。
抗生素滥用现象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不容忽略。因为饲料中添加了很多抗生素,导致动物的体内残留,并最后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蓄。据调查推算,国内抗生素材料年产量为21万吨,其中有9。
7万吨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
1%[13],势必导致人体非必须的抗生素吸纳。
2抗生素滥用的害处
2。
1耐药菌的不断出现。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菌原本具备的对抗菌药物的敏锐性降低甚至消失,从而使得抗菌药物有哪些用途明显降低。现在,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耐药菌的重要原因。据2010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14],全国三级医院整体细菌耐药较为紧急,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或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现在国内抗生素研发周期大概为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仅需2年。假如抗生素滥用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国将进入无有效抗生素用的年代,这会致使紧急的社会危机。
2。
2药品不好的反应频发。
抗生素滥用使得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好的反应发生率大幅度增加。现在,国内抗感染类(以抗生素为主)的药品不好的反应构成比率最高,据某医院药剂科对81例药源性耳聋的文献剖析,引起耳聋所涉及药物最多的是抗感染药,为49例,占60。
50%,其中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耳聋为30例,占37。04%[15]。除此之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导致的人体正常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问题也非常紧急,后者在儿科中尤为容易见到。
2。
3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一些不需要用抗生素的疾病用了抗生素、不该联适用药的疾病联适用药、可以用经济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却用高价的新一代抗生素,从而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其次,抗生素滥用所引起的耐药菌问题,不只大大增加了医疗卫生支出,也使得政府、企业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新的抗生素品种,而耐药菌的进步速度却远远高于抗生素的研制速度。
3抗生素滥用是什么原因剖析
3。
1“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
医疗机构抗生素滥用的要紧症结在于“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虽然医疗卫生改革正在深化,但这种情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与海外“以技养医”不同,国内医院的挂号费等体现大夫技术服务的收费水平较低,很难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行,这就使得药品销售成为医院收益的要紧来源。更有甚者,个别医院通过向临床科室下达抗生素的用药指标、以奖金等形式来勉励医师开具抗生素处方,成为滋生抗生素滥用的温床。
3。
2医务职员的认知缺点。
3。
2。
1医师原因。
医师处方行为是抗生素应用的最直接缘由,医师的处方权管理是控制抗生素滥用的重点原因。现在,抗生素滥用的医师原因主要体目前:(1)凭经验用药。因为缺少药理常识而致使抗生素选择不当的状况在临床并不少见,特别是新问世的抗生素,医师对其抗菌谱、用途机理、不好的反应等常识缺少深入知道,常凭经验用药;(2)“守旧性治疗”的思维。有些医师出于尽快治愈、避免纠纷的考虑,给一些不需要用抗生素的病人用抗生素、不需要联适用药的病人联适用药;(3)部分医师医德缺失。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违反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盲目开具抗生素大处方,给病人的身体和经济带来较大损害。
3。
2。
2药师原因。
国内“重医轻药”的现象在医疗机构较为常见,医院药师被觉得是药品传送的中间环节。加之现有些法律规范对药师检查处方的职责规定尚不清楚,药师只不过常规化、简单化地复核处方,根据处方取药、发药,使得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缺失专业化的监督。
3。
3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不足
公众缺少抗生素应用的基本知识,主要体目前:(1)一旦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2)越贵的药疗效越好;(3)联适用药病好的快;(4)不遵医嘱随便停药。
4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责任
从药品的分类管理,到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等规定的颁布,说明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看重,在一定量上规制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降低了滥用现象。但,现在国内并没一部高阶位的合理用抗生素的强制性专项法律法规,现有些关于应用抗生素的规定散见于各种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抗生素滥使用方法律责任规定的缺失,使得有关法律规制流于形式,在具体的实行中很难发挥用途。比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6]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但却缺失相应的处罚规定。《关于加大零售药房抗菌药物销售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公告》,虽然规定抗生素类等5类抗菌药物需要凭执业医师处适才能购买,但在部分零售药房中却很难落实。新近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虽然提出医疗机构、医师和药师违反方法的规定要给予相应的处置,但其判断标准较为模糊。加之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层级较低,法律强制力及处罚力度相对较弱,很难得到真的实行[17]。笔者觉得,国家应进一步健全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医务职员滥开抗生素处方的行为追究必要的法律责任,且医疗机构还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2010-07-01起实行的《侵权责任法》[18]第54条规定:“病人在诊疗活动中遭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一般觉得,医疗机构承担抗生素滥用的损害赔偿责任应拥有以下要件:(1)过错;(2)损害后果;(3)因果关系。病人在同意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提供的诊疗服务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违反了关于用抗生素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与其他有关诊疗规范规定的,比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打造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或者指定专(兼)职技术职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打造抗菌药物管理规章规范,并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等;医师应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本机构抗菌药物提供目录内的抗菌药物;药师应根据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不能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假如违反了这类规定,就构成法律责任中的过错。一旦病人因抗生素滥用引起紧急的不好的反应,导致紧急的医源性损害,甚至伤残死亡等情形的,即可认定病人遭到了损害,经医掌握或司法鉴别机构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别,认定医疗机构的过错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的,医疗机构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完善抗生素应用的管理体系
5。
1国家角度。
5。
1。
1打造完善规范抗生素用的法律法规。
因为抗生素滥用在国内的紧急情况,笔者觉得,应以立法形式如《药品管理法》等,设置专门条约或者拟定抗生素的专门法规,就其研发、生产、销售、用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违法行为作出明确具体的罚则。
5。
1。
2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达成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事关抗生素合理用的重点。笔者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合理补偿,推进“医药分业”,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5。
1。
3加大抗生素用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拓展辖区内医疗机构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专项检査,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抗菌药物综合用状况进行公示,并引入必要的社会监督机制。
5。
1。
4打造抗生素滥用救助基金。
可以由政府牵头打造抗生素滥用救助基金,对从事控制抗生素滥用工作的机构与职员予以奖励;对受抗生素滥用伤害的病人予以必要的补偿;对管控抗生素滥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如公益性广告等给以必要的资助。
5。
2医疗机构角度
5。
2。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抗生素管理法律规范,完善抗生素用管理体系。
一方面,医疗机构应贯彻落实《处方管理方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用管理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抗生素临床用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相应的专项整治活动。其次,可借鉴欧美等国家的经验,对抗生素的用法范围、大夫对病人的用药指导与抗生素用指南等作出明确规定,完善抗生素的管理体系。
5。
2。
2加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促进药师参与抗生素的临床用药管理。
应加大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对抗生素等处方药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病人需要获得大夫的处方并经药房或药店的执业药师审核后,方可拿到抗生素等处方药。通过药师参与抗生素的临床用药管理,使其真的发挥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有哪些用途,最大限度地预防抗生素滥用[19]。
5。
2。
3加大对医院管理职员、医务职员的法律培训。
对医院涉及抗生素等临床用药的管理职员、医务职员,加大《侵权责任法》、《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培训,并就因抗生素滥用致使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升医院管理职员、医务职员的法律意识[20]。
5。
3病人角度。
病人应仔细阅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严格根据大夫的处方购买、用抗生素,不擅自停药和加强剂量或联适用药。当出现抗生素不好的反应时,应准时停药并就诊,提升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合理用药意识。[论文网]